关键词 |
园林石报价,四平园林石,富锦市园林石,上甘岭区园林石 |
面向地区 |
石在具体的意境营造过程中,其作用可分两方面:实用和虚用。“实用”是指“石”在具体的园林环境中,依凭其
物质形态所起的造景功能。这主要是指石在“意境”中作为审美客体的功用。“虚用”是由于“石”本身所具有的隐喻意义在审美主体身上引发的联想和意义生成。实用依凭着石的物质属性及物态形式,重于实境的营建。虚用阐发了寄寓在“石”身上抽象的文化含义以及由此引发的审美遐思,重于虚境中“意”的营造。意境之“境”包括两个部分:“象”和“象外之象”。“象”就是实境,“象外之象”就是虚境。虚境与实境看似两个部分,但一到艺术表现时,功夫全要落实到对实境的营构上。“石”在意境营造中的实用就是利用石头来为园造景,营构实境,为生成意境创造物质环境。
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特风格著称于世。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骨架,是园景营造的。所以古典园林中重要的境就是“山景”。自然界奇峰叠岫、崇山深壑,高逾万仞、绵延千里,自然不可能真的搬到园子中来。中国古代造园家就取法山水画“咫尺万里”的写意手段,堆土叠石,模写山川,对空间进行自由的收缩。“造园家利用不同形式、色彩、纹理、质感的天然石,在园林中塑造成具有峰、岩、壑、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,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联想,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”,(周武忠)应目会心,神游山川。所以,叠石为假山就成为古代园林中具特色和富表现力的园景形象,堆叠假山也成了“石”在古代园林中营造园景主要的用途。
它们既是工程上的实用建材,也是营造园林意境的装饰要素。明代的造园理论家计成在《园冶》中说:“园林砌路,堆小乱石砌如榴子者,坚固而雅致,曲折高卑,从山摄壑,惟斯如一”,“路径盘蹊,长砌多般乱石……湖古削铺,波纹汹涌……路径寻常,阶除脱俗”,以天然石块砌就的园径能造成一种令人脱俗的清雅意境,所以他总结道“花环窄路偏宜石”。石材出于自然神工,它的质地、颜色、纹理、质感非人力所能及,具自然造化的天然意趣。陈从周在谈及施工用石时也说“冰裂纹铺地取青石及黄石,雅洁易自由拼合”,以它为料铺砌路面,既坚固不易受损,又具天然质感纹理,一派纯朴天趣,可以很好地促成意境生成。所以园林建筑上应用这些天然石料,大多是按需粗刻成形,很少精雕细刻,不粉饰不涂圬,以露出天然的质地、纹理、色彩,求的就是人工中透出自然的韵味。这正是“”观念在园林材料使用上的体现。
这种不规则、不对称的奇形怪状,不仅表现了变动不居、石无定相的天趣,更包含着勃勃的自然生机。静态中内含着动态,无生命中蕴含了有生命。“坐对石峰,透漏具备,而皴法之明快,线条之飞俊,虽静尤动”。(陈从周)这种“自然之文”的动人形式使得“瘦漏生奇,灵珑安巧”(计成)。单块赏石也可成为园林一景。有的园子狭小局促,堆不下假山,就选择一两块奇石立于池畔花间,檐下树旁,甚至陈于窗前桌畔,用作案头清供,石形巍峨,也可作丘壑烟岚之想。“一卷特立,安置有情,时时坐卧其旁,即可慰泉石膏肓之癖”(李渔)。园中陈设的观赏石,多是石形奇特,以单取胜,单块特置,大小不拘。在设置这些单块赏石时要根据它的体量大小,形貌特点,因地制宜地配置它周围的空间环境。大者数丈,须绕行仰视,像苏州的瑞云峰、冠云峰,上海的玉玲珑等,体量都很大,就设置在空阔显豁的空间,方能充分展示出它的美来。小者寸余,俯首谛视,方见其妙,就要设置相应的小环境来衬托它。至小者,甚至可以置于盆中,用作盆景,此时盆即园,石即山,数茎寸草即成茂林。
作为自然造化的石头在园林中就作为天的代表,宇宙的化身,自然的象征符号和“道”的体现。它是“托不动的形象以显现那灵而变动(无所见)的道”。古人对自然奇石的令人不解的喜爱与痴迷,正体现出古人对自然天道精神的执著追寻和难以割舍的情怀——直至把它纳入自家的后院,朝夕相伴。
奇石是鬼斧神工,岁月流痕,时间沧桑所创造的杰作,每一块都是时间流逝的见证和结果,它身上的瑰奇之形、纹、质都是凝固的时间流痕。置于园中,观赏者一见之下,在赞叹自然造化的同时也不由感慨时间的力量,也不由出思古之幽情。所谓“石令人古,水令人远”正是这个道理。“它使游览者从有限的时空进到无限的时空,从而对整个人生、历史、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感受和领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