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沈阳市大东区艺联石材经销部 时间:2024-11-08 16:37:09 [举报]
园林石修筑
此时它们既是工程上的实用建材,也是营造园林意境的装饰要素。明代的造园理论家计成在《园冶》中说:“园林砌路,堆小乱石砌如榴子者,坚固而雅致,曲折高卑,从山摄壑,惟斯如一”,“路径盘蹊,长砌多般乱石……湖古削铺,波纹汹涌……路径寻常,阶除脱俗”,以石块砌就的园径能造成一种令人脱俗的清雅意境,所以他总结道“花环窄路偏宜石”。石材出于自然神工,它的质地、颜色、纹理、质感非人力所能及,自然造化的意趣。陈从周在谈及施工用石时也说“冰裂纹铺地取青石及黄石,雅洁易自由拼合”,以它为料铺砌路面,既坚固不易受损,又具质感纹理,一派纯朴天趣,可以很好地促成意境生成。所以园林建筑上应用这些石料,大多是按需粗刻成形,很少精雕细刻,不粉饰不涂圬,以露出的质地、纹理、色彩,求的就是人工中透出自然的韵味。这正是“”观念在园林材料使用上的体现。
园林石,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,用土、石等材料构筑的山。中国在园林中山始于秦汉。秦汉时的假山从“筑土为山”到“构石为山”。由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,唐宋时园林中建山之风大盛,出现了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。宋徽宗于政和七年(1117),建艮岳于汴京(今开封),并命朱勔用“花石纲”的名义搜罗江南奇花异石运往汴京。自此民间宅园赏石造山,蔚成风气。山的手艺人被称为“山匠”、“花园子”。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假山技艺引向“一卷代山,一勺代水”的阶段。明代的计成、张南阳,明清之交的张涟(张南垣)、清代的戈裕良等假山宗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使假山艺术臻于完善(见中国古代园林匠师)。明代计成的《园冶》、文震亨的《长物志》、清代李渔的《闲情偶寄》中有关于假山的论述。现存的假山名园有苏州的“环秀山庄”(见彩图)、上海的“豫园”、南京的“瞻园”、扬州的“个园”和北京北海的“静心斋”(见图)、的“静谷”等(见苏州名园,扬州名园,北海、中海、南海。
园林石英石产自广东英德,为之园林用石。石身嶙峋,多参差折皱;色泽以青灰为主,也有灰白、灰红的晶种;有的石材间有白色纹理。
英石大的可砌积成园、庭之一山景,小的可制作成山水盆景置于案几,观赏和收藏价值。
英石又有阴、阳之分,埋于土中者为阴石,暴露于土外者为阳石。阳石因雨雪滋润,色泽苍润,质地坚硬,扣之有声,品于阴石。
园林石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渔沟镇。形成于8亿多年前。因其质、形、色、纹有艺术欣赏价值,被誉为“天下石”。
灵璧石质地细腻温润,滑如凝脂,石纹褶皱缠结、肌理缜密,石表起伏跌宕、沟壑交错,造型粗犷峥嵘、气韵苍古。
灵壁石的石身多起伏被折,色泽有黑、白、褐红等,石身常见白色纹理。
灵壁石采自深土之中,要经多次清理、打磨,去除层淤泥,方显黑亮术色。
园林石黄石属细砂岩,为深暗的赭,受风化影响,形成斧劈般的节理面。以常州黄山者为佳。
黄石一般用于叠山、拼峰或散置,极少峰特置。黄石造型方刚质朴,用于叠山,自有一番古拙韵味。
由于黄石分布广泛,取之便利,相对,因此常用于堆叠大型假山。
园林石木化石为二氧化硅的胶结体。多为黄赭色,有的偏赭红;表面有丝绸般的光泽,阳光之下,还有猫眼般闪烁的亮点。园林中多为特置立峰。
木化石似树非树,使人产生奇特的观赏感受,常引人驻足静观。木化石有很强的点景作用。
标签:绿化雪浪石,雪浪石驳岸石,朝阳雪浪石,雪浪石黄蜡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