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居易在《太湖石记》中,对园林用石中的上品——太湖石的美学意义作了阐述。他认为,太湖石之所以为人所欣赏、珍爱,是因为它具有“如虬如凤”“如鬼如兽”的象形,这些怪石能使人有峰峦岩壑的精神感受。陈从周《说园》中说道:“奇特之峰,其态在变,而丑石在诸品中尤为难得,以其更富于个性,丑中寓美也”。园中赏石的“怪”“丑”其实就是要奇,就是要不同常形,愈怪、愈丑,愈见出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,也就愈少见,愈神奇,愈珍贵,也愈耐观。
石之所以被人们如此热爱,几乎达到“无石不成园”的地步,正是由于“石”的身上寄托了深厚的哲理意蕴,游赏者从“石”的身上可以唤起义理的玄想,由形而下的实体激发起形而上的神思,从而获得广阔而丰厚“意”的空间。
石是真正的天工造化之物,它凝之于熔岩,侵蚀于流水,掩埋于黄泉,深藏大山,沉沙江底,亿万年岁月流痕,沧桑巨变,全凭自然天工琢蚀而成。所以,它包含着强烈的自然的特性,它是“天开”的代表,“神工鬼斧”的确证,是宇宙精神的自然体现。古人通过“石”就把自然、宇宙引入了园林。同时也是达成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境界的简便之法。